(新闻中心 徐浩) 12月7日晚,为帮助学生树立学术意识、学术旨趣和学术志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学院特邀请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兵教授为2022级新生作了题为“点击化学—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的课程报告。本次报告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由原弘副院长主持,学院2022级新生、各年级研究生及部分专业教师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高老师从有机分子的构建策略出发,以含氟有机分子为例,阐述了合成化学在含氟有机分子多样性合成及其功能开发的重要意义。紧接着,高老师介绍了21世纪以来,合成化学领域相关的诺贝尔化学奖,包括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不对称有机催化等,这些反应的发展为分子多样性合成提供了重要途径。
高老师指出,尽管目前发展了很多高效的分子合成策略,但合成效率和分子多样性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合成化学急需打破传统范式,发展新的策略和方法。2001年,Sharpless教授正式撰文提出点击化学的概念。他认为分子合成应该是模块化的,借助标准“接口”统一组装。反应过程必须简单高效,具备化学和立体专一性,条件温和且无副产物,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安全带卡扣和插槽特异性地“click”在一起。然而,符合以上条件的反应非常罕见,不过仅依靠少数几个近乎完美的反应足以产生巨大变革。
202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 R. Bertozzi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M. Meldal教授以及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K. B. Sharpless 教授三位科学家,获奖理由是对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突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这是Sharpless教授二度折桂,成为历史上第5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曾于2001年因在不对称氧化领域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Huisgen教授在热促进的炔烃与叠氮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做出了开创新的工作,Shapless教授与Meldal教授几乎在同时发现了铜离子对该环化反应的催化效果(CuAAC反应)。Shapless教授的体系将反应做到简单实用(水做溶剂),Meldal教授的体系则更多是基于多肽合成的研究。Bertozzi教授受到该工作的启发,发展了无需铜催化的环张力驱动的叠氮-炔环加成反应(使用环状炔烃),并用于活体斑马鱼聚糖示踪。后来,CuAAC反应的细胞毒性问题通过配体调控得到了解决,可被用于活细胞标记。另外,科学家还在不断发现或发展新的反应类型充实点击化学工具箱,而点击化学概念的边界也逐渐被拓展。比如,2014年Sharpless教授报道了六价硫氟交换反应,即第二代点击化学。
报告最后,高兵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高老师勉励同学们多元角度看世界,积极争取深造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拓宽自己的视野,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原弘副院长对报告进行了总结,感谢高老师的精彩解读。至此,bevictor伟德官网2022级新生研讨课系列活动“点击化学—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顺利结束。
高兵老师先后获得湖南省“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2015年-2019年,他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K. Barry Sharpless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参与了第二代点击化学的新方法和应用开发。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hemistry、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审核:原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