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victor伟德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穿越时空而来,思想光辉依旧 ---浅谈《学记》
发布时间:2017-12-22 点击率:

1504周小倩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大多数人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却少有人知道它的出处。在“国学经典与人生修养”这堂课上,作为大多数人中一员的我,了解到它出自古代教育论著《学记》。

在这之前,我对教育的感知还停留在对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最喜欢的教师语录是李镇西老师在他的《爱心与教育》中的“爱是教育的前提,但它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更多意味着责任,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但《学记》的出现,带给了我更多的惊喜。我惊叹于先秦时期人类的智慧,作为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作用,教学的原则、方法;我也惊叹于著作中每一句话的精妙,细细读来,颇有韵味;更惊叹于所传达的教育思想,穿越时空而来,依旧闪耀着它思想的光辉。

就优秀教师的评价来说,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之下,社会对于一个优秀教师的评判标准似乎有些偏颇。大多数人的判断标准是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生能否考取足够好的学校,能否取得足够高的考试分数。不可否认,这是评判标准的一个参考,但许多人把它当作是唯一的参考。而在几千年前,古人对优秀教师的评判是这样的: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为善喻也。”优秀的教师采取的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能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许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样的评价标准对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概括还不够全面。但它所传达的优秀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理念,绝不是仅仅依照升学率、教学成绩能够评判的。相比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循循善诱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的长足发展来说是更有利的,而这一点古人在几千年前已经意识到了。

未来是信息化、科技化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个考验。因为这意味着未来的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如何把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成为未来的教师必须思考的教育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师都秉持“循循善诱”的教学思想,而不是采取一种“填鸭式”、“喂养式”的教学模式,推着学生往前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便逐渐培养起来。此外,“循循善诱”的教学思想也意味着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隅反三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教给了学生多少已有的知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是教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最有利于他们的长足发展。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思想对应的也是学生循序渐进的发展。从开始学习到最终能够触类旁通,能够做到通晓事理、运用所学,推理论事有独立的见解,学生得到了真正的成长。我以为最终的“大成”不仅是对于学生而言,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教育取得的成功。教育本来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成功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得到了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了教育理念的升华。

我想,无论是在岗的中国教师,还是未来的中国教师,都应该读一读《学记》,吸收其中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学习其中的教学方法,真正把教书育人当作自身的事业,而不仅仅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从诞生至今,穿越了漫长的时空,在21世纪的今天,《学记》依旧闪耀着它思想的光辉。而这样的光辉会影响着新的一批中国青年教师,为中国教育注入新的活力。